1968年,随着中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,钱三强作为物理团队的核心组建者,声名鹊起,成为备受尊敬的科研领军人物。然而,当他被调往陕西工作时,偶然在厕所里看到一个弯腰打扫卫生的“清洁工”,那身影让他心头猛然一震。钱三强立即跑过去,看到对方面庞后,激动得泪流满面,拉着她说:“我找你找了这么久,你怎么会在这里?”那位女人同样惊讶,放下手中的工具,紧紧抱住钱三强,失声痛哭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位打扫卫生的女人,竟然是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——一位在被调往陕西之前,曾是中国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。
何泽慧生于1914年,出身苏州的名门望族。那个时代,女性接受教育极为不易,但她的父母思想开明,或许受革命影响,或许期望女儿未来有所成就,毅然送她进学校,并对她要求严格。何泽慧从小背负家族厚望,所接受的教育远非传统“相夫教子”,而是注重现代新式教育和进步思想,这些理念深深影响了她。她开始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有了更长远的规划。看着外国科技源源不断流入中国,何泽慧敏锐地意识到中外差距,坚决选择了“科技救国”这条艰难道路。
展开剩余83%“科技救国”听起来简单,但以当时的条件,要快速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,几乎被视为不可能。连家人都劝她放弃这个看似不现实的梦想。然而何泽慧性格倔强,认定的路一定要走到底。她迅速投入到物理专业的学习准备中。恰巧此时,教育系统迎来了改革,教育局计划联合全国高校进行统一考试。何泽慧看到了晋升的机会,兴奋地告诉父亲自己的打算。她的父亲虽受过西方教育,对女子求学持开放态度,看到女儿有上进心,欣慰不已,便坚定支持:“你要考试,我全力支持,专心备考,其他的别想。”这无疑成为何泽慧强大的精神支柱。
接下来,何泽慧更加刻苦努力。她每天学校走得最晚,回家后还要继续学习几个小时,连父亲都劝她劳逸结合,但她依旧坚持高强度学习。正是这份坚持不懈的努力,让她成功考入了梦想中的清华大学。1932年,何泽慧和朋友们踏上了前往清华的旅程,满怀对未来的憧憬。
然而,刚入清华,她便遭遇了挑战。物理系几乎全是男生,女生少之又少。那些男生对女学生的能力并不看好,认为女生弱不禁风,难以在这门繁重专业中坚持。面对质疑,何泽慧的倔强脾气迅速被激发。她依旧保持中学时的高度自律,天不亮就起床学习,一直到夜深才离开实验室。凭借如此刻苦,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成为少数女生中的优等生。
何泽慧的勤奋令所有人震惊,也引起了一个男生的注意——钱三强。两人有着相同理想,都渴望用科学知识为国效力。钱三强被何泽慧的学习态度深深吸引,常请教她问题,渐渐产生好感,同时两人也在考试中暗自较劲,虽钱三强努力追赶,但始终略逊一筹。共同的目标让两人越走越近,最终成为令人羡慕的学霸情侣。
毕业时,何泽慧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,成为众人敬仰的学者,钱三强紧随其后。毕业后,何泽慧并未止步,她深知国内科技落后,渴望出国深造,掌握先进技术再回国建设。她向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弹道专业申请留学,面对教授的拒绝,何泽慧毫不气馁,诚恳陈述国家困境和自身决心,终于打动教授,获得入学资格。
钱三强同时前往法国居里实验室深造,两人虽身处异地,却通过书信分享研究心得与生活点滴,坚定彼此的信念。1940年,何泽慧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物理学博士,正准备回国,却因战争封锁滞留德国,期间她接触到原子弹研究的核心内容,并发现了核物理中的正负电子碰撞现象,成为物理界的传奇。
1946年,何泽慧回国,随后与钱三强在法国完成婚礼。虽然曾有其他追求者,他们坚定只选彼此。婚后两人留在法国实验室工作,何泽慧在铀核三分裂变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获“中国居里夫人”美誉。尽管未能获得诺贝尔奖,她深知有强大的祖国支撑是多么重要。两年后,她毅然放弃法国优渥待遇,回国投身原子弹研制。
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,科研条件极其艰苦,苏联专家的冷言冷语更打击科研人员士气。钱三强与何泽慧拿出所有积蓄支持研究,甚至收废品、买五金零件维持实验。最终,他们和团队创造奇迹,成功研制出原子弹,耗时远短于美国等国家,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。
然而,何泽慧因特殊时期被调往陕西偏远小县城,从科研岗位调离,过着扫地的生活。即便如此,她仍坚持自学物理知识,防止遗忘。直到钱三强被调来,两人才得以团聚。看到妻子颇显佝偻的背影,钱三强心如刀绞,二人紧紧相拥泪流满面。幸好这段艰难日子未持续太久,他们很快回到原岗位,继续为国家科技贡献力量。
到了80年代,年过古稀的何泽慧依旧坚持每日工作,将毕生经验传授给学生,直到1992年钱三强去世,她也未曾停下脚步。尽管被劝退休享福,她却坚称:“我这一生就是劳碌命,停不下来。”2011年,何泽慧在北京医院安详辞世,享年97岁,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科研人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